巡宇:数读航天六十载征程

网站已过期,请联系平台客服。

联系电话:028-67877888

技术支持: 竹子建站

巡宇:数读中国航天六十载征程

从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到今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从近地走向深空,从无人走向有人,从月球走向火星,“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在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勇攀高峰、自立自强,用一个个坚实的脚印,把梦想化作现实。“北斗人”踔厉奋发,“探火人”笃行不怠……航天人,好样的!

                                                                                                                                              —— 2021中国航天人《感动中国》颁奖辞

“可上九天揽月”

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的梦想

天和核心舱的成功发射

“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

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接连出征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计发射逾400次

……

中国航天的追梦之旅一刻不曾停歇!

一代又一代航天人

不断冲破障碍,创造奇迹

在浩瀚的星辰大海

乘风破浪,逐梦苍穹

 

 

2021年,中国航天进入空间站时代。

 

 星空无垠  探索无限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一句话,带领中国航天事业走上了正轨。

翻开历史的书卷,我们能够发现中国的航天事业最初如同一片荒芜的沙漠,是老一辈航天人种草栽花、汇绿成荫,开始了我们的航天事业。

在航天事业起步阶段,我国只有苏联支援500多项相关国防武器技术,缺乏相关顶尖的技术人才成为了我们的短板。

为了保障航天工作的顺利展开,航空委员会与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从此开启了中国航天几十年的伟大征程。

 

 

被誉为中国航天四元老之一的任新民曾回忆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时,只有几十位从大专院校和工业部门抽调来的专家和百余名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基本都是外行。第一项工作,就是由钱学森、庄逢甘等教授对其他人进行科普和“启蒙教育“,并编写了第一批相关教材。可以说我国的航天事业完全是从蹒跚学步开始的。

通过仿制工作和向苏联专家的学习,中国人第一次深刻地理解了制造导弹和火箭的相关原理。

在那个美苏太空争霸的年代,能否发射火箭与人造卫星已然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为了不落后美苏太多,我国的科研人员们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靠理想和信念苦苦支撑。在艰苦研制了12年以后,东方红一号终于以端正庄严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1970年4月1日这一天终于到来,随着发射的号令,宇宙上方冉冉升起一颗新星,全中国人民为之欢呼沸腾!

在这六十多年的航天历程中,中国航天人们依靠自己,不惧艰险,迎难而上,在我国空白的航天史上进行了开天辟地的探索。从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到如今航天技术在全球遥遥领先,背离不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努力与国家的大力支持。

 

 嫦娥奔月  天问探火 

一个人一生能做多少事

孙家栋从未想过这个问题

他的回答是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孙家栋曾总结自己的人生

7年学飞机,9年造导弹,50年放卫星

 

“东方红一号”开启中国太空时代

“嫦娥一号”迈出中国深空征程

北斗开启中国卫星导航服务……

孙家栋这个名字与中国航天史上多个“第一次”紧密相连

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壮丽征程相伴相随

而回顾中国航天事业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第一次”

                               

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到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从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到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越来越多未知的领域被我们不断挖掘。

“当我们掌握了一定的航天技术以后,人类的探索必然要向深空发展,第一步肯定就是月球。”

直到2004年,中国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古稀之年的孙家栋担任总设计师。

在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绕月球的那一刻,航天飞行指挥控制中心里,大家全部从座位上站起来,欢呼雀跃、拥抱握手。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国家能把‘嫦娥一号’送到月球上去,尽管是第一次,却这么精准,作为航天人,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为国家有这么大的成就感到自豪!”孙家栋说。

在这之后,中国又陆续发射了嫦娥系列,逐步实现了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战略。

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脚步从未停止。

“日月安属?列星安陈?”

早在2300多年前,屈原在《天问》一诗中就发出过对宇宙万物探求之问。而如今,中国人亦没有停止对星辰大海的追逐。此次火星探测器也以这首充满探索精神的长诗“天问”来命名。从嫦娥奔月到天问探火,航天人继续向宇宙更深处探索。

历时七个月星际航行,耗时三个月科学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1年5月顺利着陆。这是我国首次完成的火星探测任务,标志着我国迈出了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行星系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建天上星  惠万户民 

翻开历史资料,曾几何时,卫星地图还未进入大众的网络生活。 如今,无论是运营商还是普通民众,都对实景卫星影像有了新的认识并养成了自己的使用习惯。 国内众多街道和园林景观,卫星影像应用走进了千家万户。

遥感卫星组网后,有效打破了国外卫星影像在国内市场垄断的不利局面。 卫星在资源环境与生态保护、防灾减灾与应急管理、气象预报与气候变化应对、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城镇化建设与区域协调发展、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航天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促进了天上的“星座”与地上的“星座”遥相辉映,为百姓的生产、生活构筑起一道道“安心屏障”。

随着我国媒体融合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大力推进卫星直播服务向高清化、融合化迈进,我国的广播覆盖率也逐步扩大,进一步推动直播卫星增强型终端的公共服务能力向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广播电视是当前农村最现实、最有效的文化信息传播方式,是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户户通"直播卫星电视服务是为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尽快解决广大农村地区群众长期无法收听收看广播电视的问题。

 

直播卫星"户户通"是以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有效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广大农村家家、户户、人人听广播、看电视的问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加快推动城乡广播电视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农村群众共享我国改革开放成果。

 

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是为了解决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盲区”农民群众收听广播、收看电视问题而由国家组织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

 

在北斗工程起步之时,我们也希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巨人’可不这么想,他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他的肩膀上。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成为巨人

一肩挑着“北斗”,一肩压着“探月”,“星星”与“月亮”紧密相伴。常常上午开“北斗”会,下午又要研究“探月”,孙家栋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孙家栋带领中国北斗人,始终坚守着这条“生命线”。

2020年6月23日,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顺利升空,北斗全球组网就此完成。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从“区域服务”到“全球组网”

从追赶到并跑,从受制于人到自主可控

中国北斗一步步走向卓越

 我们看到的是以孙家栋为缩影的中国航天人精神

 

为什么有了GPS中国人还要做自己的北斗系统?

北斗系统的价值和意义究竟在哪里?

北斗又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多少好处?

 

     

●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需要
过度依赖美国GPS系统不利于维系国家信息安全,卫星导航作为军民双重属性的重大基础设施,是经济安全及国防军事都不可或缺的基础保障。一旦将出现紧急情况或遭遇严重利益冲突,将对本国的军事民生产生不可逆的影响,社会安全都、受到掣肘,甚至胁迫。毫无疑问,建立独立的卫星导航系统,是利在千秋的工程,保证国家安全的根本命脉。

●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保障
地震、台风等是人类必须面对的自然灾害,当重大灾害来临的时候,卫星导航系统就是抢险救灾的生命线。可以对发生灾害的地点进行精、确定位,并为救援人员提供导航服务,还可以有效提供灾难警。
●经济效益显著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发展研究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2011年测绘地理信息蓝皮书《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发展报告(2011)》,我国卫星导航产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围绕卫星导航形成规模巨大的产业体系,预计2015年产值将超过2250亿元,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新增长点。

 

 

满“载”星河  心向九霄 

“我非常喜欢神九的任务标,因为在这个任务标上第一次有了‘凤’的标志。”

航天员刘洋是我国首位进入太空的女性航天员。

此次神舟十四号任务作为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第一批航天员登上太空,距离她上一次太空之旅 ——神舟九号任务刚好过去了10年

 

神舟十四号是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任务。

一飞冲天,中国空间站建设阶段第三次载人航天成功发射。

随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快速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

 

从神舟十四号开始,中国空间站将迎来航天员不间断在轨驻留、载人无空缺时代。

截至目前,中国航天员总计实现9批、14人、23人次进入太空。

目前全球共有10人正在太空轨道(国际空间站7人、中国空间站3人)。全球已有628人进入太空(80km以上)、587人进入太空轨道。

 

请输入标题

 

2022年12月,神舟十四号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将进行在轨交接,这会是中国空间站首次载人航天任务在轨轮换。在此期间,中国空间站共有6名航天员。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亲身见证并推动中国人的太空家园“越建越大”,祖国荣耀洒满太空。

 

 怀梦追志  “星”火相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航天坚定道路自信,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密集突破,我国航天强国建设正在阔步前行。

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人类揭开了宇宙神秘的面纱,我们第一次真切的触摸到了这种深不见底、宽不见边的博大,也对未来的航天产业发展充满了期待。

 

面向未来,中国航天正在规划新的中国高度。新一代载人火箭、新一代载人飞船进入研制阶段。到月球南极进行科学探测,小行星探测、火星取样返回、探索木星系等重大任务正式启动工程研制。

无论是影视作品比如《独行月球》等对航天事业的诠释,还是就在今年亲眼目睹了航天英雄们载誉而归的一刻,都为无数还在迷茫中的青少年们种下了航天梦的种子。太空站翱翔苍穹,激励青少年追求科技与航天的梦想,假以时日,科技人才辈出,中国将依赖他们取得更大成就。

种下星辰大海的梦,静待其树可参天。

相信未来,我国的航天事业必将人才辈出,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前仆后继逐梦圆梦太空。

 

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
该网站由竹子建站创建 立即创建